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在线访谈,我是主持人章晗。文化、体育、旅游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业,近两年,港北区围绕“文旅振兴”有什么做法和成绩?今天,请到港北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郁燕萍同志为我们详细解答。欢迎您!
郁局长: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港北区在公共文化领域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请郁局长向大家介绍一下。
郁局长:公共文化方面主要是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其目的就是发展城乡文化体育事业,促进文化发展和繁荣,拓展文化消费领域,改善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围绕“文化惠民”,我局结合春节、壮族三月三、中秋、国庆等传统节日,深入基层开展免费送春联、戏曲进校园、科技三下乡、文艺汇演、艺术教育培训等系列活动,平均每年开展近百场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另外我局还指导发动各乡镇、村(社区)成立群众文艺团队,并安排专业老师到基层进行指导,目前全区群众文艺团队数量共有440个,人员数量3000人以上,每个村(社区)年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4场以上。通过各类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不断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主持人:郁局长,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港北区有哪些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郁局长:在文物方面,目前港北区登记的文物名录有35处,其中《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贵县古墓葬群》、《中秋起义纪念碑园》为自治区级保护单位;《大南门城楼》、《桂林郡遗址》等9处为贵港市级保护单位。在非遗方面,我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共有6项,其中民间文学《壮族哭嫁歌》、传统技艺《贵港壮族油纸伞制作技艺》2项列入自治区级名录;民间音乐《蓝衣山歌》、《贵港市庆丰镇延塘村起声歌》、《贵港葬礼音乐》3项列入贵港市级名录;传统技艺《附城红莲藕粉古法制作技艺》1项列入港北区级名录。有非遗传承基地2个,分别是《壮族哭嫁歌》传承基地港城街道龙井村和《壮族油纸伞制作技艺》传承基地中里乡坦阳村下石贤屯汉古伞庄景区。
主持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请问郁局长,港北区在旅游方面做了什么工作?
郁燕萍:自从2019年港北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来,港北区立足资源优势,深耕“旅游+”,探索加强旅游业与农业、林业、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旅游品质。推动旅游+农业,充分利用已创建的48个各级农业示范区和富硒资源,推动文旅一体化建设,深度开发各类农事体验性旅游活动,包装设计更多农特产品、手工文创品转化为旅游商品,举办“荷花节”“荔枝节”等活动,打造集观荷、创意钓虾、稻虾品鉴、喂鱼、科普稻田耕等为一体的体验场所,助力乡村旅游与现代化农业协同发展。推动旅游+林业,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林业资源,积极打造平天山森林康养基地、平天山森林人家、港岛森林人家、青牛谷森林人家,把林业资源与旅游开发有机融合,唱响森林资源品牌。推动旅游+文化,加强传统村落、民族建筑、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利用,盘活荷文化、达开文化、古郡文化、古村落文化、蓝衣壮文化、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借助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中秋起义烈士纪念碑等红色景点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文化内涵,举办“壮族三月三”“花灯旅游文化节”《荷城情韵》演艺节目等系列活动,精心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将红色旅游提升为弘扬红色文化和民族特色精神文化的重要工程。推动旅游+体育,以全民健身热潮、国际马拉松、平天山国家健身名山登山节等特别是疫情后时代户外体育运动需求大幅上升为契机,持续扩充空间场景和深耕体育运动内容,加快“看、向、动”的体育型旅游融合发展,创新参与型、观赏型、培训型体育旅游产品供给,开发平天山山地越野车体验、滑翔伞体育运动体验、节日主题嘉年华、大型赛事IP及周边活动、户外露营体验等多元层次体育旅游业态,不断优化港北旅游整体体验度,推动文旅市场提档升
级。
主持人:听了郁局长的介绍,港北区在文旅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相信在顶层设计和政策扶持也下了不少功夫,郁局长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郁燕萍:港北区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来谋划。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围绕全区旅游资源实际,结合新经济形式下旅游发展新趋势,多次对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作出明确部署,锚定文旅事业发展方向。同时,坚持开发与保护共举、当前与长远并重、多产业融合的总方针,以《“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提纲挈领,高起点、高标准制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先后组织编制了《港北区推进文旅振兴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港北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港北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等20多个规划文件,把文化旅游发展贯穿于基础设施、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各类规划,体现荷城风范、彰显港北元素、突出港北特色,加快创新港北文旅事业与多产业跨界融合新模式、实现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打下坚实基础。
主持人:郁局长,疫情过后,很多地方出现了旅游市场的报复性消费,港北旅游市场呈现怎么样的状态,港北区又是怎么样推动旅游市场有序恢复的?
郁燕萍:为促进文旅复苏,我局积极贯彻落实自治区文旅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业全面恢复振兴的若干政策措施》,督促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在贯彻“16条措施”基础上,突出港北本地特色,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高水平拍摄《荷和其美·相遇港北》、《向美而行》、《声色港北》等文旅宣传片,精心策划运动休闲线路、历史文化线路两条特色精品旅游线路,推出“港北文旅乐游卡”,通过线上线下宣传相结合推介宣传港北旅游。今年第一季度,国内游客人数357.82万人次,同比增长30.83%,国内旅游收入35.74亿元,同比增长22.28%;五一节假日期间,国内旅游总人数47.47万人次,同比增长64.60%;旅游总收入2.53亿元,同比增长112.61%,在扩大文化旅游消费上取得一定成绩。
主持人:听了这些,相信大家对港北区文旅振兴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港北区坚持以项目促发展,深入推进文旅融合,以文旅产业的稳步发展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为港北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文旅支撑。
让我们共同期待文旅振兴使我们生活有更美好的收获和体验!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相关链接: